会员动态 > 正文
野心再现,华为正式发布高性能激光雷达
2021/1/4 08:53   盖世汽车网      关键字:华为 发布 激光 雷达      浏览量:
众所周知,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要比南坡困难许多。尽管如此,在激光雷达领域华为依然选择了从北坡登顶,即通过研发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激光雷达产品,将这项技术最终带入每一辆车。12月21日,在历经四年多的打磨之后,华为正式对外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要比南坡困难许多。尽管如此,在激光雷达领域华为依然选择了从北坡登顶,即通过研发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激光雷达产品,将这项技术最终带入每一辆车。12月21日,在历经四年多的打磨之后,华为正式对外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
  不破不立,首款产品高性能与车规级兼备
  高性能,车规级,能够大规模量产,这是华为激光雷达产品追求的三大目标。提出该定位前,华为曾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市场调研,最后基于对实际行驶过程中的难点场景分析,将激光雷达的规格定义总结为三个方面:
  ● 高速场景要看的远,需要看到200米之外的车,这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测距规格。
  ● 复杂路口要看的宽,这决定了激光雷达的水平FOV。
  ● 近端要很好的应对加塞并看到突出物,这就决定了激光雷达的垂直FOV。
  华为此次发布的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正是基于该定义开发。具体来看,该产品测量距离可达200米,水平视野角度120°,垂直25°,可以实现城区行人车辆检测覆盖,并兼具高速车辆车测距检测能力。水平、垂直线束均匀分布,形成稳定的点云对后端感知算法也非常友好,满足中国远距小障碍物、近距离加塞、近端突出物、隧道、十字路口无保护左拐、地库等复杂路况及独特场景。
  不仅如此,该产品体积较小,易于和整车集成,而不会影响整车造型,可充分满足不同车企的安装适配问题,如安装数量、安装位置,以及在运行中碰到的环境适应性问题。由于已经有多个车型的配套经验,华为在激光雷达造型匹配、安装位置以及环境工程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要想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前装量产,将产品性能做到出类拔萃这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挑战是如何满足车规级,确保产品在各种严苛车载环境下的可靠性及工程适装性。为此,华为针对车规要求的高低温湿热,水压、振动、盐雾、人眼安全、EMC(电磁兼容)、碎石冲击等场景,都严格按照ISO国际标准执行,甚至基于TOP车企的特殊要求,做了更加严苛的测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激光雷达容易被脏污、霜、雾、凝露、薄冰等覆盖的情况,华为还自主设计开发了智能清洗系统以及智能加热系统,并做了大量测试来验证其效果。
  据消息人士透露,华为此次官宣的激光雷达正是同一天曝光的ARCFOX极狐HBT所量产搭载的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产品。伴随华为车规级激光雷达的亮相,搭载华为3颗激光雷达的极狐HBT也成为了智能电动量产第一车,该车型将于明年发布。
  另据华为融合感知产品部总经理段忠毅介绍,为了更好的应对智能网联汽车对于高性能激光雷达的需求,华为还依托在光通讯领域积累的精密制造能力以及先进工艺装备实验室,在广东东莞市建立了第一条车规级激光雷达Pilot产线,目前正按照年产10万套/线在推进,以适应未来大规模量产需求。
  跨界不跨行,华为愿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
  或许在激光雷达赛道上,华为还是一个新玩家,但其实华为在该领域的经验一点都不亚于那些头部玩家。就像此前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时所宣称的:核心还是华为过去在ICT领域的积累,作为智能驾驶战略的一个分支,华为激光雷达技术底座其实也是来源于ICT领域。
  比如,得益于在ICT领域光学设计、信号处理、整机工程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华为重构了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扫描器。其中在收发端,华为通过精准的光路控制和精巧的电路设计,大幅提升了收发模块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扫描器方面,华为选择了微转镜扫描器架构,通过解构电机、轴承等关键部件,实现精准的扫描控制,进而提升点云精度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凭借20年深厚的机电能力积累和25亿次电机可靠性测试经验,华为还设计了符合车规要求的激光雷达扫描电机。据悉,华为激光雷达电机可靠性可满足最严苛车企对激光雷达工作寿命的要求。从这一点上来讲,华为造激光雷达虽然跨界了,但其实并未跨行。
  未来,随着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华为表示其将像此前提出的“把Huawei装进每一辆车”一样,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目前华为正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着。众所周知,激光雷达在目标轮廓测量、角度测量、光照稳定性、通用障碍物检出等方面能力佳,是实现连续自动驾驶体验的关键传感器,特别是对于L3+自动驾驶尤为如此。如今,高阶自动驾驶量产大幕正逐渐拉开,这意味着属于华为的未来即将到来。
  据咨询机构Yole预计,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34万个,发展到2025年470万个,2030年2390万个,预计2030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单车价值量的下降也将会进一步有利于激光雷达的量产使用。
  一旦激光雷达真正进入爆发期,届时玩家们比拼的就是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也就是量产能力。华为一开始就确定了更困难的“爬北坡战略”,直接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的产品化开发路线切入。这条路不仅艰难崎岖,还需要负重前行,但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彻底解决激光雷达“上车难”的问题。
  华为也坦承愿意承担试错的风险,在国际厂商具备先发优势的压力下,凭借多年来在ICT领域积累的全栈自研能力以及低成本精密制造能力,努力提升激光雷达生产效率与良品率,满足车规级要求,进而规模化量产,实现 “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的愿景。
  此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曾在8月的蓝皮书论坛上指出,“华为正在武汉的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据了解,虽然华为的激光雷达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么低的成本,但跟市面上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的32线、64线或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相比,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了。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未来,如何将量产能力、成本优势转化成销售额,这是华为下一步需要考虑的,而华为到底能不能帮助车企“造好”车,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判断了。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