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赋予这座历史名城“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作为鲁西北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发展,交通流量持续攀升,德州也在积极探索交通治理新路径。
山东德州,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赋予这座历史名城“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作为鲁西北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城市发展,交通流量持续攀升,德州也在积极探索交通治理新路径。
最近,德州不少居民都注意到城市交通有了新变化。在市区多个路段,红绿灯会根据车流量灵活调整时长;夜间行人踏上斑马线,脚下便会亮起醒目的红色光带;以往令人担忧的大货车右转盲区问题,也通过智能设备得到改善。这些贴心的改变,源自德州交警与海康威视合作推进的智慧交通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
绿波畅行
主城区出行“等灯”次数减半、时间节省18.03%
“您已驶入绿波路段……”6月11日,家住德城区的何女士驾车前往天衢新区办事,当车辆沿着东风路行驶时,电子地图导航平台的语音提示响起。随后她发现,行车一路绿灯,比原计划提前了15分钟到达目的地。一路绿灯的畅快体验,如今在德州可不少见,这都要归功于“绿波提速”这一举措。
2024年以来,德州市秉持城市交通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治理理念,携手海康威视打造了智慧公安交通管理服务系统。针对城区堵点、信号配时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优化信号周期、精细划分控制时段,结合长距离可靠绿波、夜间安全绿波、拥堵协调控制等技术,科学优化绿波信号控制建设方案,实现了“点、线、面”全面覆盖,打通了“十横五纵”城市绿波出行主动脉。
截至目前,主城区已完成15条绿波带的优化,涉及185个路口。优化后,行程时间平均降低了18.03%,整体停车等红灯次数平均降低了48.7%,城市通行效率整体提升了11.8%。智能系统的应用,让市民日常出行更加顺畅高效,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
智护行人
夜间过街、大车右转事故显著下降
夜间出行,光线昏暗、视线受阻,行人过街时与车辆发生碰撞的风险增加。德州在多条主干道及学校、商圈周边重点路口增加了行人过街激光警示系统,24小时守护行人安全。
当行人靠近斑马线时,系统迅速在地面投射出清晰醒目的红色激光警示带,形成一条宽度达30厘米的“安全红线”,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直观的视觉警示。
系统投射的激光警示带在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下仍能保持清晰可见,驾驶员对激光警示带的视觉识别率高达98%。
除了夜间过街的潜在风险,大货车右转时的视觉盲区,同样威胁着行人与非机动车的安全。大货车右转盲区大、车身长,转弯时易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碰撞。德州在全市23个重点路口安装了大货车右转必停系统,当货车临近右转区域时,要求车辆停车观察,确保安全后再通行。实际应用中,安装大货车右转必停系统的路口,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降幅达58%。系统运行以来,未发生一起因货车右转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
智慧“诊断”交通设备
综合运维效能提升23%
信号灯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道路通行安全与秩序。德州借助智慧交管运维平台,接入全市 5862 台视频设备,实时全面显示设备状态。平台可检测多项关键指标,发现故障设备能迅速精准定位并反馈给外场维修人员。外场人员修复后反馈平台,形成运维闭环,提升了运维及时性、精准性与全面性。
截至目前,德州交警依托运维平台发现、处置各类设备故障853起,综合运维效能提升23%,故障处置平均时间缩至 2 小时内,保障交通设施高效运行。
智能算法助力事故快速处理
智慧交管一体化平台提升警务效能
交通治堵领域有个规律:事件早处理五分钟,就能少拥堵半小时。德州交管局与海康威视打造的智慧交管一体化平台,实现三屏联动的“情指行”(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通过一张图整合各类交通信息,警务效能显著提升。平台借助海康威视智能事件检测算法,能主动识别400多个点位的拥堵、交通事故、异常停车等交通事件,并联动视频核实后,实现就近派警,5分钟内到达现场。
此外,双方还搭建交通安全分析及事故防控平台,综合研判近3年12万起交通数据,形成事故热力图,对事故高发区域精准预防,助力中心城区严重事故数量降低 35.88%,并通过宣传劝导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出行,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出行更加规范。
从日常出行的点滴优化,到城市交通的全局统筹,海康威视将继续助力德州交警开展科技创新,为德州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交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