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AI)浪潮席卷全球,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传统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将被深刻重构。千行万业的数智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
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格局深刻重构背景下,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进入千行万业,显著提升生产力。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引擎,多个国家制定并实施数字化战略。
尽管各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普遍面临激发需求潜力、基建规划与成效评估等挑战。随着全球数智化进程提速,ICT产业如何助力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数字经济体系,正成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战略议题。
数据+AI,驱动交通走向多元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交通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交通物流活动不断融合,进而加速交通行业全面变革升级。
港口、机场、车站、口岸等枢纽节点,正在向外延伸,从单一交通枢纽运营向港产城、空港城、岸城园、站城融合等一体化发展。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等线网通道,正在加速融合,实现不同交通方式间规划、运输、服务、管理与信息的协同,发展路衍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诉求。
路网联接枢纽,承载着客流与物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枢纽体系与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实现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推动物流与仓储的数字化智能化,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对交通数智转型的四个核心观点
数字化与智能化,不仅驱动着业务流程重塑与服务体验升级,更推动着投资成本优化与产业模式创新。对于交通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我们有四个核心观点:战略是根本,数据是基础,智能是方向,人才是核心。
战略是根本
发展智慧交通,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技术驱动,而应是战略驱动。数字化变革,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思维和认知,推动各领域的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通过数字技术的进步,来支撑发展战略的突破,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基础
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是数据。只有构建了全量、全要素的联接和实时反馈系统,构筑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自主创新、可持续演进的数智底座,构建高质量交通行业数据集,才能让交通基础设施与生产经营过程可视、可测,进而使管理决策可以被计算。
智能是方向
人工智能是交通领域当下面临的时代性挑战,也是革命性机遇。近年来,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特征在交通场景中尤为显著:港口、机场、铁路、城市路网等传统基建,正通过生成式大模型等技术实现生产业务流程的重构。
人才是核心
人才是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资源。这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交通业务、又具备数字化理念、掌握数智化技术的跨领域、跨专业人才,能够持续引领工程、产品、解决方案乃至商业模式创新。
“四位一体”理念,加速交通行业AI落地
拥抱人工智能、驱动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答题”。交通行业真正要回答的问题,已从 “是否部署新技术” 转向 “如何用AI重构安全、效率与绿色发展的业务根基” ——这标志着行业认知的跃迁:从技术工具思维,升维至系统性重塑产业逻辑的战略思维。
为此,华为提出了“场景、算力、算法、数据”四位一体的AI理念。我们强调从业务场景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驱动人工智能融入进业务场景、落地到生产系统。
在场景方面,人工智能的落地,应当遵循第一性原理,从港口调度、机场运维、城市拥堵治理等高价值交通业务场景出发,优先对准船舶靠泊、设备检修、信号控制等海量、重复、复杂的作业环节,以点带面推动智能化突破,释放AI效能潜力。
在算力方面,要构建统一、稳定、安全、自主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支撑港口IGV调度、机场跑道检测等实时业务,包含数智底座、算力、AI开发平台与工具链等,实现算力与模型能力的服务化,保障船舶滞港预警响应≤3秒、道面巡检零中断,以稳定架构应对技术不确定性。
在算法方面,交通行业绝大多数关键问题(如信号配时优化、轨道磨损预测)的机理模型在交研院、设计院等专业机构,需融合卡口流量、雷达轨迹等多源数据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模型。解决拥堵溯源、应急疏散等难题,需将交通工程机理与AI结合,通过路口治理、航班调度等场景牵引模型,发挥大模型理解能力,应用AI Agent(AI智能体)实现信号灯-车辆-路况协同决策。
在数据方面,数据质量决定模型上限,针对雷达、GPS等交通多模态数据,应当建立统一标准的企业级数据湖,保障交通各个环节数据完整、规范、合规、安全、实时,通过全流程、全场景的数据工程,构筑高质量数据集,保障AI的效果和持续应用。
以行践言,从交通基础设施到物流供应链数智化,打造大交通大物流数智底座
在助力千行万业智能化转型的进程中,华为秉承“以行践言”理念,面向交通数智化建设发展的多样需求,华为这一理念则以从业务需求出发,将场景与算力、算法、数据融合,构建了涵盖多元算力、AI开发框架、AI开发平台及大小模型的全栈AI能力整体架构。既能兼容已有信息基础设施,确保AI系统与企业业务系统深度融合,又能充分支持未来的持续演进升级,承载AI持续演进的价值回报,避免因技术更替带来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的“用得上、用得起、用得久”的大交通大物流数智底座。同时,这一技术框架,也是协同开放的。近年来,联合行业客户与伙伴,开展了一系列交通+AI的创新实践。
在公路,AI算力驱动建管营一体化
依托国际双循环构建与物流成本降低背景,加速路网资源的数实融合与产业联动,发展通道经济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公路行业正从“大基建”迈向“大运营、大管养”新阶段,注重质量与效益。华为打造公路交通大模型,通过匹配通用语料构建全场景数据集,覆盖“建管养运服安”全场景的评测数据集,在交通流量预测、速度预测及拥堵识别等态势感知中实现超95%精度,赋能通道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港口,AI大模型驱动安全运营与效率跃升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枢纽等关键节点正驱动显著的效率跃升。华为推出首个港口大模型,融合百万级样本与场景,覆盖6大类80+子类对象,"一模多识"支持跨码头复用,小样本精度提升15%,开发效率提高,标注工作量降低80%。
在铁路,AI大模型实现车机工电辆全域智能化升级
铁路行业加速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数据贯通演进。华为铁路大模型赋能TFDS(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 car Detection System,货车故障图像智能识别)系统,覆盖全场景识别的70多种车型、430多种故障,综合识别率大于99.3%,关键故障近"零漏检",审图效率提升200%;智能排程使检修效率提升30%,一级修人工量降低50%;周界防护实现"零漏报、低误报",巡检效率提升50%。华为通过AI重构"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为客货运安全与效率双提升提供数字底座。
在机场,AI算法驱动航班保障精细化
在全球航空客货运激增背景下,华为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将26项人工数据采集节点自动化,实现98%准确率、<30秒时间误差及100%流程可视化。应用后异常率下降80%,日均异常处置架次从10架降至2架,实现全航班、全环节的精细化管控。
在物流,AI多模型融合实现单证智能识别
单证作为供应链核心“数据纽带”,其处理效率直接影响综合成本与服务。华为解决方案深度融合AI技术,实现识别准确率超过90%,审单效率提升90%,人工录入减少90%,单证处理缩短至3-5分钟/票,助力效率跃升与客户体验升级。
截至目前,华为交通与物流智慧化解决方案已服务全球100多个港口、200多家物流与仓储企业、300多条城市轨道、超18万公里铁路、超20万公里公路网络、70多座城市的道路交通,210多家机场航司和空管。
面向未来,华为将持续深入行业,坚持业务需求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联合客户伙伴,共同构建围绕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转的大交通大物流数智底座,使能“人悦其行、物优其流、数智其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