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畔,镇江港作为区域经济的水运枢纽,年吞吐量超亿吨,繁忙非凡。镇江港金港公司的46条皮带,总长约10公里,构成了港口矿石装卸与转运的“钢铁动脉”,支撑着港口的高效运作。
长江之畔,镇江港作为区域经济的水运枢纽,年吞吐量超亿吨,繁忙非凡。镇江港金港公司的46条皮带,总长约10公里,构成了港口矿石装卸与转运的“钢铁动脉”,支撑着港口的高效运作。
在这高效运转的背后,一场创新变革正在发生,让我们一同走进镇江港,看看科技如何重塑皮带巡检。
镇江港金港公司与海康威视合作,通过大模型和物联感知技术,实现皮带机智能巡检,大幅提升了巡检效率,降低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风险,推动港口管理向智能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视觉大模型助力智慧巡检
降本增效守护皮带安全
以往的巡检工作中,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皮带机周围空间狭窄,动辄数公里长的皮带,巡检工作体力消耗大,且难以保证每个角落都能检查到位。故障一旦发生,往往已经影响到生产。如今,视觉大模型和物联感知技术的加持,为巡检带来了显著改善。
皮带上方的自清洁相机,在粉尘环境中也能清晰地观察皮带运行。通过集成跑偏检测大模型算法的AI超脑,能有效分析皮带跑偏状态,以及皮带两侧到滚筒边缘的状态,发现偏移现象时及时预警,可避免因皮带机跑偏造成的设备损伤,预计每年可节省因跑偏造成的清理成本30余万元。视觉大模型的应用,提高了目标检出率,切实降低误报率,从而显著提升智能识别效果。
在落料堆积检测方面,视觉大模型算法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落料堆积到一定程度,落料堆积检测大模型算法会识别并推送预警,便于及时安排落料清理,防止落料堆积影响皮带机正常运转。
除视觉大模型外,海康威视的声振温、听诊光纤、雷达等技术也在从多个维度协同守护皮带机运行安全。声振温系统实时采集皮带设备声音、振动和温度数据,经算法仓分析处理,精准判断故障类型和位置并反馈到智能平台,实现远程运维和预测性维护;听诊光纤能监测托辊声音,异常时自动报警并定位。这些技术共同提升皮带巡检效率与准确性,保障皮带运输系统稳定运行。
皮带系统的“数字孪生”
港口管理的“智慧蓝图”
走进港口的中央控制中心,屏幕上动态模拟的皮带格外引人注目。这正是海康威视为镇江港金港公司打造的智慧港口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完整、动态的数字孪生港口得以生动呈现。
皮带上各处分布着物联感知设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触发报警,屏幕上会立即清晰地显示出报警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展开处置。
平台能实现如此精密的呈现效果,背后是海康威视三维场景技术,将不同源头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融入到港口现有的业务流程中,构建出一个高度逼真的虚拟港口,为港口的高效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话“港口智能体”
便捷管理一句达成
不仅有精密的三维动态呈现,平台还有强大的“智慧内核”。平台接入DeepSeek,凭借语言大模型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能力,通过便捷的文字指令进行交互,一句话即可完成之前的复杂操作,成为“智能助手”。
例如,在皮带线启动前,可以简单输入指令,如“我要启动2A、3A皮带线,开始运行前自检”,智能助手可以理解要求,自动执行历史未处理问题的总结、自动拉起2A、3A沿线视频,并进行视频巡检。
此外,还可以随时查询今日报警情况,如输入“近一个小时有出现需要我关注的报警吗”,系统会详细展示报警类别、数量以及处置状态,并在地图上标注报警点位,帮助快速定位和处理问题,显著提升了港口皮带巡检与管理的效率。
“这个项目的落地,也为我们集团后续智改数转指明了方向。”镇江金港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严诗涵表示,“现场向中控转移,由室外走向室内,确实提升了整个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提升现场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我们的运营成本。这种新模式的落地,会为镇江港务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智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