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与京沪高铁维管公司积极合作,探索将AI技术应用于高铁接触网检测领域。基于商汤“工业引擎”打造的4C智能分析系统-“星空”,成功将一次完整的例行巡检时长缩短至短短4天,效率提升超过20倍!
京沪高铁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全长1318千米,自2011年开通以来,安全运送旅客超过13.5亿人次,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
每年春运期间高铁运行压力骤升——2022年春运也即将开启,是什么在守护京沪高铁运行安全?
最初,是维修人员于夜间顺着高铁轨道,手持电筒爬上接触网,一颗螺丝一颗螺丝地检查潜在的隐患,处理掉一个个隐患。完成一次全线的人工巡检需要耗时3年,可能一个巡检周期还未结束就已出现新的隐患。
后来,4C接触网检测技术应用到高铁巡检,以拍照代替了人工巡检,将检测时间缩短至一个季度。但仍需要依赖纯人工方式完成每张照片的分析和判断。
2017年,商汤科技与京沪高铁维管公司积极合作,探索将AI技术应用于高铁接触网检测领域。基于商汤“工业引擎”打造的4C智能分析系统-“星空”,成功将一次完整的例行巡检时长缩短至短短4天,效率提升超过20倍!
中铁电化院副总工程师、京沪高铁接触网设计负责人黎锋表示:“‘星空’系统的问世让在夜幕下工作的运维人员,可以更有效利用 ‘天窗时间’进行高效、精准维护,在另一片‘星空’之下更好守护乘客的安全。同时,以AI技术赋能高铁接触网检修,助力中国高铁实施预测性维修、提升高铁品质,展现中国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扎实助推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
凭借这一成功实践,商汤科技还特别入选2021 APEC“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样本50”,为AI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中国样本。
“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示范样本50”是APEC 中国工商理事会及 APEC 中国数字经济委员会聚焦“ 十四五” 数字中国战略,对企业在发展质量、技术创新、合规与治理、社会责任、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是引领科技创新、践行数字普惠、彰显产业担当的数字经济中国样本。
高铁接触网检测效率提升20倍
京沪高铁的巡检列车每季度采集的设备图片可达300万张。若每人每天要判定8000张图片,20余人加班加点需要20天才能完成。
海量数据,人工分析周期长、判定标准差异性大、质量无法保证……成为高铁电网检修过程中“一眼难尽的痛”。
引入基于商汤“工业引擎”打造的“星空”系统后,同样300万张图片仅需2名技术人员,用时10天便可轻松完成分析,效率提升了20倍!
系统还大大降低了4C检测对经验累积的依赖程度,在智能分析的支撑下,新员工也能做到专家水平的准确分析。
这背后,源于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高效率、自动化、集约化的算法生产能力,商汤“工业引擎”实现了针对各类缺陷检测算法的批量化生产,由此打造的“星空”系统,可为高铁巡检赋予“火眼金睛”。
助力全国高铁巡检里程超3万公里
从架空电缆设备、支撑结构到悬挂装置,基于商汤“工业引擎”打造的“星空”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出包括螺栓螺母、绝缘子、吊弦、开口销钉、承力索、接触线等各类缺陷。
例如,针对吊弦断裂的样本极度缺乏等难题,通过采用传统算法和深度学习的混合视觉算法模式,将检出率从73%提升到了95.7%,甚至超过拥有7、8年经验的老师傅,极大提升了人工复审效率和方便性。
随着AI技术在“4C检测作业”中的深化应用,系统还进一步打通了“训练-应用-优化”的数据闭环,使算法精度不断优化,检测效果持续提升。而通过AI进行整体检测,也有利于检测标准的统一。
截止目前,“星空”系统先后完成了国铁集团工电部组织的6个铁路局、13条线路接触网4C图像识别对比分析工作,实现接触网缺陷的自动化检测。全国高铁巡检里程超过3万公里,图片数量超过4800万张,零部件数量超过13亿个。随着数据不断积累,神经网络的不断优化,检测效果也在不断提升。
AI技术在高铁接触网检测领域的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接触网维管的智能化水平和检测效率,也开创了我国铁路供电系统通过4C图像智能分析识别接触网零部件缺陷的先河,填补了我国4C智能检测分析领域的空白。
又一年春运临近,虽然疫情的阴霾仍在持续,但不变的是步履匆匆和回家的渴望。今年的京沪高铁多了一位“AI哨位”——基于商汤“工业引擎”打造的“星空”系统,它以“AI·爱”护航,为旅客回家之路增添一份平安与温馨。
在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商汤亦将继续深耕原创技术创新,为我国铁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